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量化分析的村落居住空间组织方式研究

虞志淳 付艳 邱一平

虞志淳, 付艳, 邱一平. 基于量化分析的村落居住空间组织方式研究[J]. 小城镇建设, 2021, 39(2): 20-2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2.003
引用本文: 虞志淳, 付艳, 邱一平. 基于量化分析的村落居住空间组织方式研究[J]. 小城镇建设, 2021, 39(2): 20-2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2.003
YU Zhichun, FU Yan, QIU Yiping. Research on the Village Residential Space Organization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1, 39(2): 20-2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2.003
Citation: YU Zhichun, FU Yan, QIU Yiping. Research on the Village Residential Space Organization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1, 39(2): 20-2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2.003

基于量化分析的村落居住空间组织方式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2.003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西北地区农村聚居单元绿色建构研究”(编号:5167848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虞志淳,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教授,英国南安普敦大学访问学者;付艳,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二设计所副所长,高级工程师;邱一平,西安交通大学人居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系硕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Research on the Village Residential Space Organization Based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 摘要: 针对当前村落居住空间组织方式的无序状态,本文以陕西关中农村为研究对象,基于微气候理论,借助Rhinoceros & Grasshopper平台,探究环境变量与建筑形式之间的关系。发现在90m×180m~120m×180m区域内,40~60户规模的聚居单元,是介于村落与街巷之间的建筑组团,这个单元是基于微气候模拟、生成与优化而形成的以开放空间为中心的民居聚合体。聚居单元具有聚集性、向心性与层级化的空间特性,是村落的基本组织单元,是构建村落空间秩序的重要途径,也是探索村落空间组织方式的有益尝试。
  • [1] 董磊明. 村庄公共空间的萎缩与拓展[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0(5):51-57.
    [2] 杨保军. 城市公共空间的失落与新生[J]. 城市规划学刊, 2006(6):9-15.
    [3] 王勇, 李广斌, 王传海. 基于空间生产的苏南乡村空间转型及规划应对[J]. 规划师,2012,28(4):110-114.
    [4] 王春程, 孔燕, 李广斌. 乡村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驱动机制研究[J]. 现代城市研究,2014(4):5-9.
    [5] 王东, 王勇, 李广斌. 功能与形式视角下的乡村公共空间演变及其特征研究[J]. 国际城市规划,2013,28(2):57-63.
    [6] 西安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西安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Z],2008.
    [7] 曹海林. 村落公共空间:透视乡村社会秩序生成与重构的一个分析视角[J]. 天府新论,2005(4):88-92.
    [8] 麻欣瑶, 丁绍刚. 徽州古村落公共空间的景观特质对现代新农村集聚区公共空间建设的启示[J].小城镇建设,2009,27(4):59-62,65.doi: 10.3969/j.issn.1002-8439.2009.04.014.
    [9] 韦浥春. 广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公共空间形态研究[D].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7.
    [10] 姜敏. 自组织理论视野下当代村落公共空间导控研究[D]. 长沙:湖南大学,2019.
    [11] 刘丰华. 基于"三生空间"协调的西安市乡村空间布局优化研究[D]. 西安:长安大学,2019.
    [12] Phillips M. The restructuring of social imaginations in rural geography[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1988,14(2):121-153.
    [13] 肖竞. 文化景观视角下我国城乡历史聚落"景观-文化"构成关系解析——以西南地区历史聚落为例[J]. 建筑学报, 2014(z2):89-97.
    [14] 贺雪峰. 论中国农村的区域差异——村庄社会结构的视角[J]. 开放时代,2012(10):108-129.
    [15] 费孝通. 乡土中国[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16] 陈忠实. 白鹿原[M]. 北京:作家出版社,2017.
    [17] 王勇, 李广斌. 裂变与再生:苏南乡村公共空间转型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14,21(7):112-118.
    [18] 何军. 关中农村发展变迁研究[D].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1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08-3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