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我国绿色宜居村镇的内涵与发展趋势研究

焦燕 贾子玉

焦燕, 贾子玉. 我国绿色宜居村镇的内涵与发展趋势研究[J]. 小城镇建设, 2021, 39(8): 5-17.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8.002
引用本文: 焦燕, 贾子玉. 我国绿色宜居村镇的内涵与发展趋势研究[J]. 小城镇建设, 2021, 39(8): 5-17.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8.002
JIAO Yan, JIA Ziyu.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Green Livable Villages and Towns in China[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1, 39(8): 5-17.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8.002
Citation: JIAO Yan, JIA Ziyu.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Green Livable Villages and Towns in China[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1, 39(8): 5-17.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8.002

我国绿色宜居村镇的内涵与发展趋势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8.002
基金项目: 

“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绿色宜居村镇建设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编号:2018YFD1100201)。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焦燕,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贾子玉,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助理,助理工程师。

  • 中图分类号: TU982.29;F292

Research on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Green Livable Villages and Towns in China

  •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我国城乡关系和农村发展已处于转型重构的重要阶段。在新的方针政策指导下,村镇建设模式和战略规划需要与时俱进,适应新形势下城乡发展需求。本文通过实地调研典型村镇,结合文献、统计数据分析的方法,力图全面客观地解读我国绿色宜居村镇的概念内涵,剖析其发展要素与特点,并对未来一段时期内村镇在空间资源集约、产业发展创新、人居环境治理、社会服务提升、信息化建设几方面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预判,为明确绿色宜居村镇的发展路径和建设策略提供科学支撑。
  • [1] 仇保兴. 从绿色建筑到低碳生态城[J]. 城市发展研究, 2009,16(7):1-11.
    [2] 白磊. 欧洲的绿色城市主义——从《Green Urbanism:Learning from European Cities》看中国城市发展[J]. 城市问题, 2006(7):81-84.
    [3] 陆化普. 城市绿色交通的实现途径[J]. 城市交通,2009,7(6):23-27.
    [4] 季铸, 白洁, 孙瑾, 等. 中国300个省市绿色经济与绿色GDP指数(CCGEI2011)绿色发展是中国未来的唯一选择[J]. 中国对外贸易,2012(2):24-33.
    [5] 李新生. 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J]. 食品科学,2003(8):250-255.
    [6] 但斌, 刘飞. 绿色供应链及其体系结构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2000(11):4,40-42.
    [7] 孙金颖, 焦燕, 王岩. 村镇宜居社区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J]. 建筑经济,2015,36(12):107-110.
    [8] 简·雅各布斯.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纪念版)[M]. 金衡山, 译. 北京:译林出版社,2010.
    [9] 陈企业, 沈开艳, 王红霞, 等. 城市宜居性研究:基于中国内地及港澳台100座城市宜居指数的排名与模拟分析[J/OL]. 上海经济研究,2020(6):1-13[2021-08-06].https://doi.org/10.19626/j.cnki.cn31-1163/f.20200427.001.
    [10] 陈红霞, 屈玥鹏. 基于定性比较分析的村镇产业融合的影响因素与发展模式研究[J]. 城市发展研究,2020,27(7):121-126.
    [11] 李焕, 尚春静, 李婕, 等. 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配建体系的构建研究[J]. 建筑经济,2020,41(7):101-105.
    [12] 尹波, 李晓萍, 张成昱. 关于我国绿色宜居村镇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的思考[J]. 建设科技,2021(7):56-59.
    [13] 袁凌, 王丽莎, 刘晓晖, 等. 绿色宜居村镇住宅建造技术体系研究综述[J]. 住区,2019(6):104-115.
    [14] 叶超, 高洋. 新中国70年乡村发展与城镇化的政策演变及其态势[J]. 经济地理,2019,39(10):139-145.
    [15] 曹璐, 谭静, 魏来, 等. 我国村镇未来发展的若干趋势判断[J]. 中国工程科学,2019,21(2):6-13.
    [16] 王明田,薛玉峰,钟晨.新时期农村社区建设模式探讨[J]. 小城镇建设,2021,39(3):17-22,40.doi:10.3969/j.issn.1009-1483. 2021.03.004.
    [17] 杜立柱, 王婷婷. 大农业背景下东北村镇居民点布局优化策略[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重庆市人民政府. 活力城乡美好人居——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8乡村规划). 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9:9.
    [18] 《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项目组. 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20.
    [19] 杜心栋. 中国农用地整理对耕地产能提升影响研究[D]. 南京:南京大学,2016.
    [20] 冯启高, 毛罕平.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对策[J]. 农机化研究,2010,32(2):245-248.
    [21] 蔡昉, 都洋, 杨开忠, 等. 新中国城镇化发展70年[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22] 姜峥.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经济效应与对策研究[D]. 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18.
    [23] 苏杨, 程红光, 马宙宙. 解决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环境污染问题[J]. 经济研究参考,2006(57):37-44.
    [24] 兰春. 农村生态环境污染及环境保护对策分析[J]. 宁夏农林科技,2012,53(12):163-164.
    [25] 宋晓凯.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成因及责任主体[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2(1):28-31,35.
    [26] 邹蕴涵.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J]. 财经界,2018(2):3-5.
    [27] 盛广耀. 中国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差异和提升[J]. 区域经济评论,2020(4):52-59.
    [28] 张姗琪, 甄峰, 秦萧, 等. 面向城市社区规划的参与式感知与计算——概念模型与技术框架[J]. 地理研究,2020,39(7):1580-1591.
    [29] 陈栋, 张翔, 陈能成. 智慧城市感知基站:未来智慧城市的综合感知基础设施[J/OL].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21,46(5):1-39[2021-08-06].https://doi.org/10.13203/j.whugis20210224.
    [30] 于静, 刘丹, 王曦晨, 等. 探索5G技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的应用场景[J].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4):16-20.
    [31] 沈费伟. 乡村技术赋能:实现乡村有效治理的策略选择[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0(2):1-12.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5
  • HTML全文浏览量:  9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6-23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