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多元主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过程与驱动要素研究

储金龙 滕璐 李久林 李瑶

储金龙, 滕璐, 李久林, 李瑶. 多元主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过程与驱动要素研究[J]. 小城镇建设, 2022, 40(2): 5-12,2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2.002
引用本文: 储金龙, 滕璐, 李久林, 李瑶. 多元主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过程与驱动要素研究[J]. 小城镇建设, 2022, 40(2): 5-12,2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2.002
CHU Jinlong, TENG Lu, LI Jiulin, LI Yao.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Process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Rural Governanc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2, 40(2): 5-12,2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2.002
Citation: CHU Jinlong, TENG Lu, LI Jiulin, LI Yao.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Process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Rural Governanc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2, 40(2): 5-12,2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2.002

多元主体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过程与驱动要素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2.002
基金项目: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徽州传统村落复杂性认知与空间适应演进研究”(编号:AHSKQ2021D77);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项目“基于社会—生态视角的蒙洼乡村聚落系统韧性评估与适应性机理”(编号:SK2021A034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储金龙,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授;滕璐,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李久林,安徽建筑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讲师;李瑶,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博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C916

Research on the Function Process and Driving Mechanism of Multiple Subjects in Rural Governance

  • 摘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乡村治理先后经历了“政社合治”“集权式”管理和“乡政村治”,并在进入新世纪后步入多元共治的新阶段。多元治理相较于单一的政府管理模式具有明显优势,能有序推进治理现代化进程和乡村全面振兴。本文采用政策文本和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在厘清国家乡村政策发展脉络的同时,揭示多元主体的作用过程与复杂性特征,研判国家乡村治理的未来发展趋势。研究认为,以推行农业税费改革、农业现代化和实施乡村振兴为历史性节点,我国的乡村治理进程可分为2004—2012年“乡村共治雏形初现”、2013—2017年“市场资本主体活跃”、2018年至今“新兴主体不断涌现”三个阶段。国家政策的颁布与乡村治理体系的架构密不可分,治理主体从一元到多元的演进,正是乡村社会对国家政策和治理需求变化作出的积极回应,而国家政策福利、市场资本驱动、乡村社会转型和治理主体意识觉醒,则成为其演进的内在驱动因素。随着城乡融合的加剧,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乡村治理多元主体也将面临再度调整,依据乡村治理动态演进规律,探索更为实际有效的乡村治理路径,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和根本途径。
  • [1] 张园林, 刘玉亭. 多元主体共治下的贫困村整治规划实践及其治理效应——广东省F村的实证[J].规划师,2020,36(8):48-55.
    [2] 姜晓萍, 阿海曲洛. 社会治理体系的要素构成与治理效能转化[J]. 理论探讨,2020(3):142-148.
    [3] 梅长青, 李达. 多元主体共治:新时代乡村治理创新的主要轨迹[J].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9,21(1):172-176.
    [4] 龙萧如, 叶裕民. 乡村合作治理模式研究——以成都市战旗村和运城市蒲韩乡村社区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1,39(6):5-13.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6.002.
    [5] 张国磊, 张燕妮. 新时代乡村振兴主体的角色定位[J]. 农村经济,2019(12):47-56.
    [6] 赵秀玲.农民现代化与中国乡村治理[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6(3):179-191,210.
    [7] 辛璄怡, 于水. 主体多元、权力交织与乡村适应性治理[J]. 求实,2020(2):90-99,112.
    [8] 张艳娥. 关于乡村治理主体几个相关问题的分析[J]. 农村经济,2010(1):14-19.
    [9] 陈寒非, 高其才. 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作用分析与规制引导[J]. 清华法学,2020,14(4):5-17.
    [10] 邵宏珠. 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困境与实现逻辑[J]. 农业经济,2020(9):49-50.
    [11] 高千, 张英魁. 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治理主体冲突及其化解策略[J]. 宁夏社会科学,2019(6):131-139.
    [12] 陈燕. 多元主体乡村治理中角色重塑问题探析[J]. 农业经济,2020(5):83-84.
    [13] 姜晓萍, 郭宁.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目标与演化规律——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策的文本分析[J].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20,9(6):33-42.
    [14] 姜晓萍,许丹.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维度透视与融合路径[J].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29-37.
    [15] 贺雪峰. 村级治理的变迁、困境与出路[J]. 思想战线,2020,46(4):129-136.
    [16] 曲延春, 王成利. 政策演进与乡村治理四十年:1978- 2018——以中央一号文件为基础的考察[J]. 学习与探索,2018(11):66-74.
    [17] 关中美, 杨贵庆, 王祯, 等. 我国乡村空间研究进展与热点的可视化分析[J]. 现代城市研究,2019(9):2-9.
    [18] 李元珍. 基层政府组织结构的整体性调适及其逻辑——基于浙江T镇的经验分析[J]. 求索,2021(5):102-109.
    [19] 刘学. 回到"基层"逻辑:新中国成立70年基层治理变迁的重新叙述[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9(5):27-41.
    [20] 刘金海. 乡村治理模式的发展与创新[J]. 中国农村观察,2016(6):67-74,97.
    [21] 赵一夫, 王丽红.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乡村治理发展的路径与趋向[J]. 农业经济问题,2019(12):21-30.
    [22] 任艳妮. 多元化乡村治理主体的治理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2(2):106-111.
    [23] 唐绍洪, 刘屹."多元主体治理"的科学发展路径与我国的乡村治理[J]. 云南社会科学,2009(6):38-42.
    [24] 刘淑兰. 乡村治理中乡贤文化的时代价值及其实现路径[J]. 理论月刊,2016(2):78-83.
    [25] 李云新, 阮皓雅. 资本下乡与乡村精英再造[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5):117-125.
    [26] 刘建平, 陈文琼."最后一公里"困境与农民动员——对资源下乡背景下基层治理困境的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16(2):57-63.
    [27] 殷民娥.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J]. 江淮论坛,2016(6):46-50.
    [28] 乔杰, 洪亮平. 从"关系"到"社会资本":论我国乡村规划的理论困境与出路[J]. 城市规划学刊,2017(4):81-89.
    [29] 张京祥, 姜克芳. 解析中国当前乡建热潮背后的资本逻辑[J]. 现代城市研究,2016(10):2-8.
    [30] 于水.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困境与对策——以江苏苏南地区为例[J]. 农村经济,2010(4):125-129.
    [31] 张良."资本下乡"背景下的乡村治理公共性建构[J]. 中国农村观察,2016(3):16-26,94.
    [32] 曹志立, 孙德超.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乡村治理转型与完善[J]. 商业研究,2018(12):11-19.
    [33] 尹广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图景——基于高柏镇的实地调查与思考[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12):150-158.
    [34] 曹海军, 曹志立. 新时代村级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的实践逻辑[J]. 探索,2020(1):109-120.
    [35] 曾智洪, 毛霞维. 精准扶贫驻村工作队嵌入乡村社会的公共性拆解与立体化重构[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37(5):107-113.
    [36] 魏淑娟, 秦嘉敏. 家庭农场的理论、实践与乡村治理[J]. 重庆社会科学,2020(9):119-129.
    [37] 张兴宇, 季中扬. 新乡贤参与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和实践方式——基于社会关系网络的视角[J]. 南京社会科学,2020(8):82-87.
    [38] 杨洁莹, 张京祥, 张逸群. 市场资本驱动下的乡村空间生产与治理重构——对婺源县Y村的实证观察[J]. 人文地理, 2020,35(3):86-92,114.
    [39] 陈锐, 王红扬, 钱慧. 治理结构视角的"乡村建设实验"特征考察[J]. 现代城市研究,2016(10):9-15.
    [40] 李齐,李松玉.治理主体行动逻辑的"四维分析框架"——兼论乡村治理中乡镇政府行动逻辑演变及趋向[J]. 政治学研究,2020(4):82-94.
    [41] 任彬彬. 内在机理与规律认识:我国农村基层治理的体制变迁——基于政策范式的理论视角[J]. 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 2020(2):122-130.
    [42] 杨洁莹, 张京祥. 基于法团主义视角的"资本下乡"利益格局检视与治理策略——江西省婺源县H村的实证研究[J]. 国际城市规划,2020,35(5):98-105.
    [43] 彭华, 何瑞翔, 翁时秀. 乡村地区旅游城镇化的多主体共治模式——以福建泰宁水际村为例[J]. 地理研究,2018,37(12):2383-2398.
    [44] 林怀策, 张京祥, 陈浩. 强宗族社会语境下乡村发展机制与治理研究——基于广东省汕头市东仙村的分析[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38(5):148-153.
    [45] 党国英. 论城乡社会治理一体化的必要性与实现路径——关于实现"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思考[J].中国农村经济, 2020(2):2-13.
    [46] 贺雪峰. 未来十五年乡村振兴的时空维度、社会条件及预判[J]. 党政研究,2020(5):42-45.
    [47] 申明锐, 沈建法, 张京祥, 等. 比较视野下中国乡村认知的再辨析:当代价值与乡村复兴[J]. 人文地理,2015,30(6):53-59.
    [48] 张慧瑶, 李长健. 多元主体参与乡村治理的风险防范研究[J]. 农业经济,2019(3):6-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27
  • HTML全文浏览量:  5
  • PDF下载量:  8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08-29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