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产镇融合导向下小城镇特色识别体系及营造策略研究——基于江苏省兴化市的实证

方晓璐 雷诚

方晓璐, 雷诚. 产镇融合导向下小城镇特色识别体系及营造策略研究——基于江苏省兴化市的实证[J]. 小城镇建设, 2022, 40(2): 80-87.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2.011
引用本文: 方晓璐, 雷诚. 产镇融合导向下小城镇特色识别体系及营造策略研究——基于江苏省兴化市的实证[J]. 小城镇建设, 2022, 40(2): 80-87.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2.011
FANG Xiaolu, LEI Cheng.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Small Tow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dustry-town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Xinghua City, Jiangsu Provinc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2, 40(2): 80-87.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2.011
Citation: FANG Xiaolu, LEI Cheng.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Small Tow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dustry-town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Xinghua City, Jiangsu Provinc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2, 40(2): 80-87.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2.011

产镇融合导向下小城镇特色识别体系及营造策略研究——基于江苏省兴化市的实证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2.011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空间绩效视角下村镇工业用地演化机理与转型规划策略研究”(编号:5207831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苏南开发区区镇融合演进机制及优化模式研究”(编号:51578351);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苏南小城镇产镇融合的演化机理、评价及调控机制研究”(编号:2018SJDI12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方晓璐,苏州大学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雷诚,苏州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通讯作者:

    雷诚,lism_lei@126.com。

  • 中图分类号: F292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nd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Small Towns under the Guidance of Industry-town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Empirical Study of Xinghua City, Jiangsu Province

  • 摘要: 面对当前小城镇“特色不显、千镇一面”的困境,亟待科学识别小城镇特色要素、探索特色营造策略。文章通过对我国小城镇特色发展历程的梳理,基于“产、城、人、文”的产镇融合理念辨析了小城镇特色新内涵,并从“产业发展、城镇风貌、人居环境、文化资源”多维度构建了小城镇特色识别体系。以江苏省兴化市小城镇为典型案例展开实证研究,采用综合评价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精准识别小城镇特色要素,进一步提出小城镇特色分类营造策略,以期为我国小城镇特色识别和特色营造提供有效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 [1] 袁中金, 朱建达, 李广斌, 等. 对小城镇特色及其设计的思考[J]. 城市规划,2002,26(4):49-50.
    [2] 王爱杰. 历史城镇保护中的经济理念与策略[J]. 小城镇建设,2005,23(3):63-65.doi: 10.3969/j.issn.1002-8439.2005.03.023.
    [3] 余柏椿. 城镇特色资源先决论与评价方法[J]. 建筑学报, 2003(11):66-68.
    [4] 夏义民. 自然要素与城镇特色[J]. 新建筑,1993(2):23-24.
    [5] 黄亚平,汪进.论小城镇特色的塑造[J].城市问题,2006(3):6-9.
    [6] 陈维清. 浅析小城镇特色的要素及塑造[J]. 小城镇建设, 1999,17(12):20-21.
    [7] 祝华军. 小城镇特色的形成与培养[J]. 小城镇建设,2000, 18(9):48-49.
    [8] 史素华.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特色[J].科技资讯,2006(12):133.
    [9] 纪爱华. 城乡统筹下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研究——以青岛市为例[J].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2):21-22.
    [10] 邱道持, 曹蕾, 刘力, 等. 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探讨——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29(2):305-309.
    [11] 王艳飞, 李婷婷. 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的实现机制[J]. 城乡建设,2018(13):54-56.
    [12] 陈博文,彭震伟.供给侧改革下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的内涵与路径再探——基于长三角地区第一批中国特色小镇的实证[J]. 城市规划学刊,2018(1):73-82.
    [13] 杨明俊, 张立, 邓观智, 等. 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的潜力评价方法探析——基于烟台市106个乡镇(街道)的实证[J]. 现代城市研究,2019(5):9-16.
    [14] 庄园, 冯新刚, 陈玲. 特色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方法探索——以403个国家特色小城镇为例[J]. 小城镇建设,2018,36(9):31-42.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18.09.011.
    [15] 吴一洲, 陈前虎, 郑晓虹. 特色小镇发展水平指标体系与评估方法[J]. 规划师,2016,32(7):123-127.
    [16] 沈丹阳. 特色小城镇发展视角下空间特色资源评价方法研究——以桔园镇为例[J]. 城市建筑,2020,17(27):32-33.
    [17] 梁海芬. 中部省会城市都市区小城镇特色化发展研究——以南昌大都市区为例[J]. 安徽建筑,2020,27(4):32-34.
    [18] 吴康, 方创琳. 新中国60年来小城镇的发展历程与新态势[J]. 经济地理,2009,29(10):1605-1611.
    [19] 王珺.论专业镇经济的发展[J].南方经济,2000(12):9-11,39.
    [20] 石忆邵. 专业镇:中国小城镇发展的特色之路[J]. 城市规划,2003,27(7):27-31,50.
    [21] 陈前虎, 司梦祺, 潘兵. 浙江省小城镇特色成长的机制、障碍与路径——可持续发展的扩展模型及应用[J]. 经济地理, 2019,39(11):69-75.
    [22] 陈桂秋,马猛,温春阳,等.特色小镇特在哪[J].城市规划, 2017,41(2):68-74.
    [23] 张贵付, 陈雁辉. 以产镇融合推进小城镇发展[J]. 湖南农业,2018(1):29.
    [24] 雷诚, 孙萌忆, 丁邹洲, 等. 产镇融合演化路径及规划策略探讨——江苏省小城镇发展40年[J]. 城市规划学刊,2020(1):93-101.
    [25] 高惠璇. 应用多元统计分析[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6] 沈小勇. 城市文化形象的再塑造——杭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的经验和启示[J]. 创意城市学刊,2019(1):1-11.
    [27] 雷诚, 张丹, 范凌云. 生态文明视域下苏南城镇产镇融合发展策略研究——以常州市金坛区为例[J]. 小城镇建设,2017, 35(4):22-28.doi: 10.3969/j.issn.1002-8439.2017.04.008.
    [28] 康伟. 城市文化形象塑造的原则及路径[J].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2):217-220.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9
  • HTML全文浏览量:  2
  • PDF下载量:  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1-11-0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