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数字乡村视角下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研究

陈铭 储著琴

陈铭, 储著琴. 数字乡村视角下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研究[J]. 小城镇建设, 2022, 40(8): 27-3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8.005
引用本文: 陈铭, 储著琴. 数字乡村视角下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研究[J]. 小城镇建设, 2022, 40(8): 27-3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8.005
CHEN Ming, CHU Zhuqin. Research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Villag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2, 40(8): 27-3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8.005
Citation: CHEN Ming, CHU Zhuqin. Research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Villag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2, 40(8): 27-3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8.005

数字乡村视角下公共文化空间重构研究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08.00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陈铭,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系系主任,城乡人居环境协同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储著琴,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Research on the Reconstruction of Public Cultural Spa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gital Village

  • 摘要: 数字乡村的建设正在改变乡村文化生活方式和文化交流方式,赋予乡村传统文化更高的传播性、影响性和表现性,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重构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从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概念和内涵展开研究,剖析了数字乡村建设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现实困境及其内因,厘清了数字乡村建设下公共文化空间重构路径,提出了五点重构策略:设施重构,提高文化服务水平;场所重构,维护传统文化场所记忆;功能重构,融合当代文化功能需求;模式重构,打造虚拟文化传承空间;主体重构,促进多方参与共同缔造,探索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如何推进公共文化空间的重构。
  • [1] 傅才武.文化空间营造:突破城市主题文化与多元文化生态环境的"悖论"[J].山东社会科学,2021(2):66-75.
    [2] 胡静,谢鸿璟.旅游驱动下乡村文化空间演变研究——基于空间生产理论[J].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40(2):99-109.
    [3] 赵建华,詹秦川.基于"在地性"理念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营造[J].美与时代(城市版),2021(12):85-86.
    [4] 刘天元,王志章.稀缺、数字赋权与农村文化生活新秩序——基于农民热衷观看短视频的田野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 2021(3):114-127.
    [5] 李翔,宗祖盼.数字文化产业:一种乡村经济振兴的产业模式与路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37(2):74-81.
    [6] 包鑫.农村少数民族地区虚拟文化记忆空间建设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0(6):63-68.
    [7] 吴雷.当代数字媒体艺术在乡村公共空间改造中的运用[J].工业建筑,2021,51(8):264.
    [8] 顾大治,徐益娟,洪百舸.新媒体融合下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传承与重构[J].现代城市研究,2021(12):40-47,55.
    [9] 高春凤."互联网+"背景下北京农村公共文化空间构建[J].农业展望,2019,15(12):125-129,133.
    [10] 陈波.公共文化空间弱化:乡村文化振兴的"软肋"[J].人民论坛,2018(21):125-127.
    [11] 耿达.公共文化空间视角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思想战线,2019,45(5):137-146.
    [12] 武欣,杨和平,武文溥,等.基于文化自觉的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以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0,38(4):82-87.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0.04.012.
    [13] 房亚明,刘远晶.软治理:新时代乡村公共文化空间的拓展[J].长白学刊,2019(6):138-145.
    [14] 中国互联网络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 2021.
    [15] 本刊编辑部.青山绿水红砖泥墙——安吉山川乡村记忆馆[J].砖瓦,2021(4):12-13.
    [16] 丁和根,陈袁博.数字新媒介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传播渠道拓展与效能提升[J].中国编辑,2021(11):4-10.
    [17] 霍珺,韩荣.历史街区功能置换中公共空间的营造——以无锡市南长街为例[J].城市问题,2014(1):40-44.
    [18] 张云彬,姚瑾凡,陈静媛,等.后生产主义乡村空间重构研究——淘宝村、网红村现象解析[J].安徽建筑大学学报, 2021,29(2):68-74.
    [19] 陈波,彭心睿.虚拟文化空间场景维度及评价研究——以"云游博物馆"为例[J].江汉论坛,2021(4):134-144.
    [20] 顾大治,虞茜茜,刘清源.自发与构建——乡村公共空间演变特征及机制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9,37(7):53-59.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19.07.008.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193
  • HTML全文浏览量:  7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4-0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