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文化生态视角的草原聚落遗产空间演变特征与机理研究——以新疆琼库什台村为例

张龄之 张立 塞尔江·哈力克

张龄之, 张立, 塞尔江·哈力克. 基于文化生态视角的草原聚落遗产空间演变特征与机理研究——以新疆琼库什台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4, 42(3): 112-11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15
引用本文: 张龄之, 张立, 塞尔江·哈力克. 基于文化生态视角的草原聚落遗产空间演变特征与机理研究——以新疆琼库什台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4, 42(3): 112-11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15
ZHANG Lingzhi, ZHANG Li, Saierjiang Halik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Spatial Evolution of Grassland Settlement Heritage Based on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Taking Qiongkushitai Village in Xinjiang as an Exampl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4, 42(3): 112-11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15
Citation: ZHANG Lingzhi, ZHANG Li, Saierjiang Halik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Spatial Evolution of Grassland Settlement Heritage Based on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Taking Qiongkushitai Village in Xinjiang as an Exampl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4, 42(3): 112-11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15

基于文化生态视角的草原聚落遗产空间演变特征与机理研究——以新疆琼库什台村为例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15
基金项目: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课题"乡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技术研究"(编号:KY-2020-YB-B03)。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张龄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

    张立,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秘书长。

    塞尔江·哈力克,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通讯作者:

    张立,leonzsh@tongji.edu.cn。

  •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s of Spatial Evolution of Grassland Settlement Heritage Based on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Perspectives: Taking Qiongkushitai Village in Xinjiang as an Example

  • 摘要: 传统村落是历史的鲜活见证和重要的文化遗产,新疆传统村落因多民族长期聚居产生的文化交融而独具特色。其中,游牧民族传统村落坐落于高山草原之上,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之间的互动与融合驱动着村落的演变,动态记录着村落的生产生活图景,是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的重要见证,发展至今已成为重要的草原聚落遗产。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系统,文化是不断适应环境而变迁的过程。据此,文章基于文化生态视角,以游牧民族草原聚落遗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梨州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琼库什台村为例,基于"自然-社会-经济-人居"的四要素体系构建空间演变的认知框架,从形成、结构、规模、品质4个维度解析空间演变特征,分析其形成机理,以期为游牧民族草原聚落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启示借鉴。
  • [1] 荣丽华, 王倩瑛.呼伦贝尔林区"三少民族"风土聚落空间演进研究[J].小城镇建设, 2021, 39(3): 81-88.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3.012.
    [2] 张梦圆, 荣丽华, 党慧."生态-文化"联动视角下草原聚落乡村振兴营建策略研究——以额济纳旗吉日嘎朗图嘎查为例[J].小城镇建设, 2022, 40(10): 51-59.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2.10.007.
    [3] 高楠, 邬超, 白凯, 等.中国传统村落空间分异及影响因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 48(4): 97-107.
    [4] 张灵俐.新疆哈萨克族游牧民定居问题研究[D].石河子: 石河子大学, 2008.
    [5] 费诚.新疆牧民定居模式国内研究综述[J].经贸实践, 2016(16): 102-103.
    [6] 赵利生, 魏冰.新疆牧民定居工程的自我评估、适应性和完善路径——基于哈萨克族牧民定居社区的调查[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 44(4): 77-82.
    [7] 王珂, 塞尔江· 哈力克.新疆草原游牧聚落的人居环境与聚落风貌整治设计研究——以牧民定居聚落典型民居为例[J].华中建筑, 2023, 41(3): 92-97.
    [8] 王珂, 塞尔江· 哈力克, 周一欢.阿勒泰图瓦人草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解译及变异诊断研究[J].古建园林技术, 2023(2): 28-34.
    [9] 沙彦奋.新疆哈萨克族城市文化适应探析——基于"人口流动"和"文化流动"两种不同适应模式[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 40(4): 83-90.
    [10] STEWARD H.J.Theory of Culture Change: The Methodology of Multilinear Evolution[M].Chicago: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55.
    [11] 薛群慧, 董建新.村寨民族文化生态的保护与发展——对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县岔河彝族村案例研究[J].学术探索, 2001(4): 54-57.
    [12] 王正, 龚楚杰, 杨大东.文化生态学视域下公园城市的文化保护策略研究——以重庆市大足区为例[J].园林, 2022, 39(9): 98-105.
    [13] 文一峰.原真性语义与遗产文化生态学模型[J].城市规划, 2022, 46(3): 115-124.
    [14] 鲍志勇, 何俊萍.文化生态学视野下传统聚落演进及更新研究[J].华中建筑, 2014, 32(5): 152-154, 159.
    [15] CHEN X H, XIE W Z, LI H B.The Spatial Evolution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and Driving Factors of Traditional Vill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Cultural Ecosystem: A Case Study of Chengkan Village[J].Habitat International, 2020, 104(3): 102250.
    [16] 王燕.民族传统村落保护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民族教育, 2021(5): 63-64.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8
  • HTML全文浏览量:  0
  • PDF下载量:  1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10-17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