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期刊简介

《小城镇建设》杂志现由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管,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主办,是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小城镇规划分会会刊、中国建筑学会村镇建设分会会刊。杂志创办于1983年9月,原名《村镇建设》,1999年更名为《小城镇建设》,是定位于探讨小城镇及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的热点问题的专业学术期刊。 点击详情 >

主       管: 中国建设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       办: 中国城市发展规划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出       版: 《小城镇建设》编辑部

刊名题字: 费孝通

主       编: 杨一帆

执行主编: 王明田

编辑部主任: 张爱华

编辑部副主任: 曲江泉

编 辑 部 : 白璐 朱峰 赵燕岚 刘艺超 曲亚霖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9-1483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4418/TU

邮发代号: 2-556

广告经营许可证: 京西市监广登字20170286号

印       刷: 北京博海升彩色印刷有限公司

发       行: 北京报刊发行局

订       购: 全国各地邮局

定       价: 28元/月 全年定价336元

电       话: 010-68340120010-88362101

电子信箱: bj_xczjs@vip.163.com或xczjs@vip.sina.com

投审稿小助手

杂志订阅号

2024年3期(总第367期)
编者絮语
以中国式现代化好房子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郭海鞍
2024, 42(3): 1-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01
[摘要](0)
摘要:
2024年伊始,中央一号文件开篇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并进一步就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出了多项具体任务。这无疑对从事乡村规划建设的建筑师、规划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明确的目标。
长期以来,乡村设计受到投资力度和建设规模的限制,其深度和质量一直较同时期城市建设与建筑设计存在较大的差距。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建筑师走进乡村,这一差距在不断地缩小,很多小而精的乡村精品建筑体现出了相当高的水平和造诣,为乡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支撑和示范。
事实上,基于伟大农耕文明的中国,历史上的乡村从不匮乏做工精美的乡土建筑,无不是当时名家大匠的作品。衣锦还乡的士大夫和商贾,从不吝惜将最先进的"道"与最名贵的"器"带回乡下,实现人与文化的落叶归根。这个根也正是我们传承并终将交给子孙的。因此,乡村再也经不起任何形式的敷衍与潦草,需要当代设计师认真地对待。否则,祖宗为我们留下了乌镇、宏村、爨底下村等宝贵的历史遗产,而我们能为子孙留下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的"千万工程",是广大人民的福祉,也是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华乡土文明的一场宏大叙事,是我们这一代设计师交托给今人和历史的大地镌刻,是值得我们用一生职守的事业。将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要求融入乡村设计,正是我们必须认真注入在乡村建筑里的时代信息。
中国式现代化的好房子首先一定是中国的,是基于中华文明传承和乡土基因的,是顺应当地环境与当代文化需求的,一定不是东挪西凑或舶来的;其次,中国式现代化好房子必须是现代化的,安全舒适并科技低碳的,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建筑作品,注定不是守旧复古或者奇奇怪怪的;最后,中国式现代化好房子一定是满足人民大众需求的,这种需求不仅是物质上的,还有精神层面的,要在乡村建设中感到富强与幸福,还要在本土文化上倍感自信与强大。
两百年前,海洋列强打破了善良质朴的东方农耕大国的安逸生活,从此我们赖以生活的乡村遭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压榨与撕扯。经历了世纪的洗礼与蜕变,终于迎来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中国式现代化的空前机遇。适逢这场机遇,我们更应珍惜历史使命,善待每次设计,用真正的中国式现代化好房子,书写中华大地,实现乡村伟大振兴!
乡村振兴
数字赋能驱动乡村空间重构:内涵价值、内在逻辑与路径探讨
关雅婷, 丁国胜
2024, 42(3): 5-1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02
[摘要](0)
摘要:
数字赋能驱动乡村空间重构是实现乡村振兴和乡村现代化目标的重要路径,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但现有研究和实践总体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数字赋能乡村转型进而驱动乡村空间重构的讨论仍然不够,数字赋能驱动乡村空间重构的核心价值、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有待进一步探讨。文章首先系统阐释了乡村空间重构内涵与数字赋能驱动价值,然后剖析了数字驱动乡村空间重构的内在逻辑。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面向数字赋能驱动乡村空间重构的多要素多维度研究框架,并从生态、生产、生活和社会空间4个层面探讨数字赋能驱动乡村空间重构的具体实现路径。本研究旨在为乡村空间重构研究提供新视角和新思路,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城乡统筹发展提供分析框架与学理支撑。
基于儿童友好理念的乡村公共空间优化设计——以北京东杨坨村主街区为例
李勤, 王锦烨, 王梦钰, 彭绍民
2024, 42(3): 12-1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03
[摘要](0)
摘要:
儿童友好城市的建设,承载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担负着对儿童未来发展的责任与使命。随着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正式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为"儿童友好"理念融入人民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政策环境。目前乡村为儿童提供的各类服务设施的数量与质量都不能满足儿童的身心发展需要,乡村公共空间则更是儿童友好乡村建设关注的重要空间之一。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儿童友好理念与乡村公共空间的关系,进一步探究儿童友好理念在乡村公共空间中的应用现状,并在娱乐环境、自然环境、教育环境3个维度提出儿童友好优化策略。最后以北京市门头沟区军庄镇东杨坨村主街区改造进行实例介绍加以印证,以期为乡村公共空间优化设计提出新思路。
基于"资产为本"理论的脱贫乡村振兴规划研究——以四川省L村为例
王立, 邬铃莉, 李平
2024, 42(3): 20-27.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04
[摘要](0)
摘要:
乡村振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引导众多资源禀赋普通的乡村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振兴发展,本文基于"资产为本"理论,以乡村内生资产为研究对象,将人力、物质、文化、组织四大类资产作为乡村发展的表征。针对资产发展,提出了内驱外联、关系驱动、组织引领、共建共享的资产利用策略,以及增知人力、赋能组织、提质空间、凝聚文化的作用路径。结合四川省L村振兴规划实践,以上述方法为指导,通过资产利用推动L村实现五个"振兴"。研究结果对于大量同类型践行内生发展理念的脱贫乡村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产居融合视角下的资源型乡村住居空间优化策略研究——以鞍山市岫岩县玉石村为例
王艺锦, 李世芬, 李竞秋
2024, 42(3): 28-35.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05
[摘要](0)
摘要:
资源型乡村的空间优化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保障。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多元主体的协同正在由权利主体引导与规训的模式转变为村民主导的自发生产模式。为全面掌握资源型乡村空间的研究现状,完善其住居空间优化方法,本文以东北地区资源型乡村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生产理论探讨住居空间优化与产居融合问题。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访谈、问卷调查和图解分析等方法,对当地生产、生活、生态3种类型空间实践结果展开研究。针对现状问题,重构新时代背景下的三元一体空间生产逻辑,提出产居融合视角下资源型乡村多维协同空间重构策略。根据不同空间生产的主导趋向对民居类型进行分类,并选取辽宁省鞍山市岫岩县玉石村作为实践案例,旨在为东北地区资源型乡村住居空间更新提供参考,对其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更新
共同缔造模式下城边村社区更新规划研究——以广州市草河村为例
谭舒颖, 郎嵬, 陈婷婷, 李郇
2024, 42(3): 36-43.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06
[摘要](0)
摘要:
近年来,共同缔造理念在各地的规划实践中不断丰富和深化,有效推动了城乡社区发展。城边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推动郊区城市化、促进城乡融合的重要社会单元,更新过程中面临诸多社会问题。本文以典型城边村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草河村为例,分析共同缔造模式下大城市城边村更新的实施问题与规划思路。规划搭建草河村共同缔造工作坊,探索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共同缔造实施机制。工作路径方面,在规划的不同阶段通过多种方式保证多元规划主体的参与,引导村民认同并加入村庄共同缔造实践。研究发现,草河村共同缔造工作促进了村民主体性提升,但由于未能形成稳定的规划共识,持续吸引规划主体参与,使得村庄更新规划陷入停滞。城边村共同缔造是渐进式的工作过程,需要多主体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地探索实施路径。草河村的规划实践为改善我国城边村共同缔造更新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
县域规划建设
县域国土空间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实践探索——以湖北省通城县为例
邱孝高, 陈涛, 刘梦瑶, 周燕, 曹贝
2024, 42(3): 44-5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07
[摘要](0)
摘要:
生物多样性保护已成为国家战略,并被纳入各地区的长期规划中。生物多样性保护规划实践被认为是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规划的工作路径仍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基于生物多样性保护构建生态网络并落实到空间规划是当前热点研究问题。文章在梳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发展历程及工作路径的基础上,以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规划实践为例,从实际物种保护出发,选取白鹭、鸳鸯为指示物种,探讨基于实际物种的生态网络构建工作路径,以期为县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廊道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县(市)中心城区范围确定方法研究——以吉林省永吉县为例
王庆峰, 王明田, 李崇雷, 韩燕
2024, 42(3): 52-5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08
[摘要](0)
摘要:
中心城区是县(市)级总体规划的重要概念和规划层次,但长期以来存在概念内涵不明晰、划定方法无规范的问题。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对中心城区的概念和相关研究进行辨析梳理,并结合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构建需求重新提出中心城区的概念内涵。其次,借鉴城区范围确定技术规程和城镇开发边界划定要求,结合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管实践提出中心城区范围确定的技术流程。最后选取吉林省吉林市永吉县中心城区对方法进行验证及优化,保障方法的规范、合理、易操作,以期为后续的规划审批、体检评估和法规标准修订提供参考。
理论与方法研究
新型城镇化与建筑业协调发展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云南省为例
徐坚, 钱宇佳, 何冰玥, 张蓝天
2024, 42(3): 60-6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09
[摘要](0)
摘要:
文章采用熵值法及耦合协调模型测算2012-2020年云南省各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建筑业之间的发展水平及其时空格局特征,并通过GeoDa软件和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二者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1)从时序发展来看,新型城镇化与建筑业协调度呈现逐步增长的趋势,协同发展效应均有大幅度增强,区域差异正逐渐缩小,呈现均衡发展趋势;2)从空间格局来看,新型城镇化与建筑业中度协调关系不断向滇中和滇西部深入,主要表现为"中部高,西南低"的分布格局;3)从空间自相关来看,新型城镇化与建筑业协调度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空间关联性明显;4)从影响因素来看,经济驱动因素>环境导向因素>产业结构因素>政府调控因素,不同影响因素对新型城镇化与建筑业协调发展的作用程度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据此,加强二者互动效应以维稳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以确保区域合理发展,缩小区域差异。
"定制化"视角下小城市的城市体检方法初探——以云南省蒙自市为例
赵璇, 陈浩, 浮宇涛
2024, 42(3): 69-77.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10
[摘要](0)
摘要:
当前我国城市体检工作主要在大城市及以上规模城市开展。鉴于小城市与大城市在发展基础、发展方式和发展问题等方面的差异,应探索一套适应广大小城市的城市体检评估方法。文章以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2022年城市体检为例,提出小城市的城市体检工作应该以促进广大小城市承担起"生态宜居""基础服务""特色发展"三大功能为重要目标,尊重小城市体检工作的基础,采取"定制化"的思维,聚焦"抓基础""询民意""增特色"三个关键环节,探寻出一条"精准"且"经济"的常态化城市体检工作技术路径。
基于要素的城乡融合识别研究——以重庆永川南大街街道为例
陈春, 蒲倩华, 温馨
2024, 42(3): 78-8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11
[摘要](0)
摘要:
科学理解城乡融合发展状态,对于实现乡村振兴、建立良性的城乡关系有着重大作用。城乡融合的实质是城乡要素的融合,本文从资源禀赋、人口、经济、文化、生态、政治6个方面构建城乡融合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对重庆市永川区南大街街道城乡融合程度加以识别,将南大街区分为高融合度区域(中心城区、小南村)、中融合度区域(大南村、代家店村、黄瓜山村)、低融合度区域(谭家坝村、八角寺村、兴隆村),并针对不同的城乡融合度区域提出未来发展方向。研究可为我国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转型发展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
基于推拉理论的内蒙古特色小城镇发展潜力评价
王彦开, 荣丽华, 孙彬彬, 赵渺希
2024, 42(3): 85-93.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12
[摘要](0)
摘要:
随着特色小城镇在服务城乡发展战略中角色地位的攀升,对其发展潜力的评估工作正成为学术热点。研究引入推拉理论并建立包括"推力""拉力"和"弹性力"的城镇发展动力模型,基于此构建评价体系对内蒙古12个国家级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潜力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潜力不均衡,新城子镇和土牧尔台镇属于潜力最低的III级镇,其他10个城镇均具有一定或较高的发展潜力,罕台镇的潜力得分最高;影响城镇发展潜力的强势指标集中在推力和拉力方面,薄弱的村镇现状基础制约了城镇发展。在坚持自身产业及资源禀赋"特色立镇"、加强与外部环境联系的同时,夯实村镇基础以提高发育程度是内蒙古特色小城镇的主攻方向。研究为制定差异化的特色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路径提供了依据。
文化保护与传承
广东阳西潟湖湾传统盐业景观空间特征研究
潘莹, 吴奇, 施瑛
2024, 42(3): 94-103.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13
[摘要](0)
摘要:
海洋环境不仅是传统滨海滩涂盐业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更在塑造盐田景观格局、聚落形态、产业空间布局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广东省阳江市阳西县潟湖湾沙扒、双鱼、北寮3个传统盐场的盐业景观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梳理盐田景观格局、聚落形态、产业空间布局之间的相互驱动关系为研究目的,利用历史土地利用解译、景观格局指数、Voronoi图等研究方式,分析盐田地形特征、盐田景观格局特征、盐田与务盐聚落的空间分异特征,盐、农、渔产业的空间分布关系特征。同时,探寻潟湖湾多样性的海洋环境与人工作用对传统盐业景观空间特征的影响,分析现代阳西盐业景观空间特征消失的内因,发掘盐业文化景观遗产价值,以期为广东海盐文化景观遗产保护、推动海盐产业文旅发展提供现实意义。
闽东北山区传统村落建设用地演变特征及机制分析——以福建省古田县桃溪村为例
胡赛强, 肖安鹏, 高原
2024, 42(3): 104-11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14
[摘要](0)
摘要:
以闽东北山区典型传统村落古田县桃溪村为例,基于不同时期遥感影像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田野调查数据,结合ArcGIS平台,采用建设用地扩张分析法、空间图示分析法等方法,通过对不同时期建设用地扩张强度指数、速度、方向、模式等方面对桃溪村建设用地形态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从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人文历史等方面探讨用地扩张的作用机制,并结合村庄规划与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提出建议。研究表明:1)桃溪村建设用地扩张具有阶段性特征,经历了5个历史阶段,每个阶段扩张强度、速度、方向、模式和空间形态差异性明显;2)桃溪村村落形态是各时期多种用地形态叠加的结构,受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交通条件、风水观念、宗族礼制、居住模式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
基于文化生态视角的草原聚落遗产空间演变特征与机理研究——以新疆琼库什台村为例
张龄之, 张立, 塞尔江·哈力克
2024, 42(3): 112-11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15
[摘要](0)
摘要:
传统村落是历史的鲜活见证和重要的文化遗产,新疆传统村落因多民族长期聚居产生的文化交融而独具特色。其中,游牧民族传统村落坐落于高山草原之上,自然环境与生产生活之间的互动与融合驱动着村落的演变,动态记录着村落的生产生活图景,是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的重要见证,发展至今已成为重要的草原聚落遗产。文化生态学认为,文化与自然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系统,文化是不断适应环境而变迁的过程。据此,文章基于文化生态视角,以游牧民族草原聚落遗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梨州特克斯县喀拉达拉镇琼库什台村为例,基于"自然-社会-经济-人居"的四要素体系构建空间演变的认知框架,从形成、结构、规模、品质4个维度解析空间演变特征,分析其形成机理,以期为游牧民族草原聚落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启示借鉴。
壮族传统乡村聚落"那空间"形态研究——以桂西南地区村落为例
张东, 黄媛婷, 程明洋
2024, 42(3): 120-12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4.03.016
[摘要](0)
摘要:
广西西南部珠江支流左江、右江是壮族先民的发源地,民族村落极具特色。"那"在壮语中意为水田,桂西南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以独特的"那"文化为主,"那空间"是该区域中与壮族民族文化相对应的传统村落典型空间形态。本文结合民族学系统总结少数民族壮族的民族文化体系,基于建立整体壮族村寨空间形态认知的目的,运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分析量化样本村落的空间形态。桂西南壮族村落根据整体形态可以分为条带状、团块状和散布团块状,分别对应线性的、村落与自然交接的空间和紧凑空间关系代表的"那空间"。结合壮族传统村落整体空间可理解度数值均小于0.7、民族性节点"那空间"与核心轴线差值范围为0.05~0.5,具有一定的波动性且波动范围较大等量化结果,提出壮族村落空间是整体弱边界形态、空间规律呈强秩序、节点空间高灵活分布的民族特色"那空间",以期为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和壮族乡村空间形态的研究提供参考。
  • 表格显示
  • 年代显示
  • 列表显示
2020s
2024
2023
2022
2021
2020
2010s
2019
2024
2024年 第42卷 第2期  页码: 1-128
2024年 第42卷 第1期  页码: 1-128
2023
2023年 第41卷 第12期  页码: 1-120
2023年 第41卷 第11期  页码: 1-120
2023年 第41卷 第10期  页码: 1-120
2023年 第41卷 第9期  页码: 1-120
2023年 第41卷 第8期  页码: 1-120
2023年 第41卷 第7期  页码: 1-120
2023年 第41卷 第6期  页码: 1-120
2023年 第41卷 第5期  页码: 1-120
2023年 第41卷 第4期  页码: 1-120
2023年 第41卷 第3期  页码: 1-120
2023年 第41卷 第2期  页码: 1-120
2023年 第41卷 第1期  页码: 1-120
2022
2022年 第40卷 第12期  页码: 1-120
2022年 第40卷 第11期  页码: 1-120
2022年 第40卷 第10期  页码: 1-120
2022年 第40卷 第9期  页码: 1-120
2022年 第40卷 第8期  页码: 0-120
2022年 第40卷 第7期  页码: 0-120
2022年 第40卷 第6期  页码: 1-120
2022年 第40卷 第5期  页码: 1-120
2022年 第40卷 第4期  页码: 1-120
2022年 第40卷 第3期  页码: 1-120
2022年 第40卷 第2期  页码: 1-120
2022年 第40卷 第1期  页码: 1-120
2021
2021年 第39卷 第12期  页码: 1-120
2021年 第39卷 第11期  页码: 1-120
2021年 第39卷 第10期  页码: 0-120
2021年 第39卷 第9期  页码: 1-120
2021年 第39卷 第8期  页码: 1-120
2021年 第39卷 第7期  页码: 1-120
2021年 第39卷 第6期  页码: 1-120
2021年 第39卷 第5期  页码: 1-120
2021年 第39卷 第4期  页码: 1-120
2021年 第39卷 第3期  页码: 1-120
2021年 第39卷 第2期  页码: 1-120
2021年 第39卷 第1期  页码: 1-120
2020
2020年 第38卷 第12期  页码: 1-120
2020年 第38卷 第11期  页码: 1-120
2020年 第38卷 第10期  页码: 1-120
2020年 第38卷 第9期  页码: 1-120
2020年 第38卷 第8期  页码: 1-120
2020年 第38卷 第7期  页码: 1-115
2020年 第38卷 第6期  页码: 1-118
2020年 第38卷 第5期  页码: 1-114
2020年 第38卷 第4期  页码: 1-115
2020年 第38卷 第3期  页码: 1-114
2020年 第38卷 第2期  页码: 1-116
2020年 第38卷 第1期  页码: 1-115
2019
2019年 第37卷 第12期  页码: 1-110
2019年 第11期  页码: 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