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理性认知的城镇色彩研究

The Urban Color Study towards Rational Cognition

  • 摘要:

    城镇色彩是空间与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结合和演化的产物。在人们了解城市物质环境的过程中,色彩作为最显著的环境视觉要素,能够超越形状、纹理等特征,率先被感知。城镇色彩受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具有强烈的地域性,相应地,不同地域文化 语境下的城镇色彩有着不同的内涵。因此,科学且有效的城镇色彩规划和设计对于处于“存量时代”的中国城镇建设起到了促进风貌更新、区域文化塑造的作用。

    20世纪初,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利用色彩作为空间限定的元素,践行了建筑与环境色彩和谐的思想。在全球宜居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城镇色彩研究的量化方法和调研技术逐渐完善。VR技术、大数据和其他研究手段的出现,提升了城镇色彩研究的科学 性和可操作性。为此,本期专题针对城镇色彩视觉感受与心理偏好、城镇色彩质量评价、区域色彩规划设计等主题组织文章,分别选取不同国家(国内与国外)、不同地区(严寒地区城镇、夏热冬冷地区城镇)案例,运用不同方法展开探索性研究。

    《气候变化影响下衢州六春湖地区色彩在地性特征及相关性分析》一文采用网络数据爬取研究基地环境要素,获取在地性色彩并进行数据分析,洞悉气候变化与色彩在地性的相关性和发展规律;《基于VR眼动追踪实验的城镇色彩吸引力研究及色彩规划启示—— 以东北寒地城镇横道河子为例》一文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横道河子镇为例,使用眼动跟踪技术对寒地小镇色彩进行客观评价,尝试确定寒地色彩环境中人眼视觉感知热点,从优化视觉吸引力的角度为寒地色彩规划提供参考;《城镇道路照明光色对行人的心理偏好 影响》从行人的视觉感受和心理偏好出发,开展跨感官通道研究,揭示路灯色温、地面照度、环境温度的视觉心理影响,在驾驶安全的核心视角外,提供城镇行人的人因视角的数据支撑;《基于街景图像测量的城镇建筑色彩质量评价方法研究——以加州伯克利为例》一 文选取全球城市更新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范本——美国加州伯克利市为研究对象,使用谷歌街景图像获取研究样本,提出了一种街道色彩分析与评价的新方法。此外,《基于NCD的城市传统街区儿童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东茅街小学入口空间为例》选取湖南省长沙市芙蓉 区东茅街小学入口空间,以日本色彩设计研究所(NCD)色彩体系作为色彩研究理论依据,总结出一套探索性设计流程,并结合色彩情感化设计与形象信息空间化,提出完整的空间色彩设计方案。

    关于色彩的研究,长久以来在“科学的理性”和“模糊的感觉”之间众说纷纭,城镇色彩研究发展亦然。然而,随着科学方法的介入,很庆幸地看到我国越来越多的学者推动并且真正地实现了城镇色彩的定量研究。相信很快会在全国城镇规划导控体系中实现对 色彩管控的完全数据化。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