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杭州市青山村为例

赵海俑 李健 韩仁杰 田晨曦

赵海俑, 李健, 韩仁杰, 田晨曦.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杭州市青山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3, 41(10): 38-45,63.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3.10.006
引用本文: 赵海俑, 李健, 韩仁杰, 田晨曦.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杭州市青山村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3, 41(10): 38-45,63.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3.10.006
ZHAO Haiyong, LI Jian, HAN Renjie, TIAN Chenxi. Research on Futur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Theory: Taking Qingshan Village in H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3, 41(10): 38-45,63.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3.10.006
Citation: ZHAO Haiyong, LI Jian, HAN Renjie, TIAN Chenxi. Research on Futur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Theory: Taking Qingshan Village in H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3, 41(10): 38-45,63.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3.10.006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研究——以杭州市青山村为例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3.10.006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数字经济赋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效应与政策研究”(编号:22BGL153);浙江新苗人才计划“临安区山地型露营地运营模式优化与品质提升研究”(编号:2022R412B045)。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赵海俑,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李健,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省新型重点专业智库——浙江农林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韩仁杰,浙江农林大学风景园林与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田晨曦,浙江省建科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规划一所工程师。

    通讯作者:

    李健,lijian@zafu.edu.cn。

  •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Research on Future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Based on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Theory: Taking Qingshan Village in Hangzhou City as an Example

  • 摘要: 随着乡村旅游市场的兴起与繁荣,多元主体涌入乡村旅游开发建设,主体的适应性行为造就了乡村旅游系统的复杂性。文章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与未来乡村旅游系统高度契合的理论基础,将未来乡村旅游系统视为由多元主体适应系统、旅游环境系统、旅游结构系统、旅游吸引物系统4个部分组成的复杂适应系统。以浙江省杭州市未来乡村建设试点青山村旅游规划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运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基本特性解释青山村未来乡村旅游系统的构成,并指导子系统的具体规划,实现多主体参与乡村旅游价值共创、科学开发乡村资源、优化乡村旅游空间结构、选择适宜的乡村旅游产品等多重目标。研究为其他地区未来乡村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 [1] FLEISCHER A, TCHETCHIK A. Does Rural Tourism Benefit from Agriculture?[J]. Tourism Management, 2005,26(4):493-501.
    [2] 马勇,赵蕾,宋鸿,等.中国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及模式--以成都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例[J].经济地理,2007,27(2):336-339.
    [3] FLEISCHER A, FELSENSTEIN D. Support for Rural Tourism:Does It Make a Differenc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7(4):1007-1024.表4青山村扶摇谷景区旅游项目策划分区项目策划大类子类综合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文创中心扶摇王位文化展示馆、运动文化体验馆扶摇山野休闲区花间梯田梯田花海、花间茶舍、摄影基地山地户外运动营地山地自行车营地自然教育营地生态研学中心、自然教育基地青山古道古道寻踪观光火车*云雾列车星空世界主题营地、飞行基地悦野乐玩体验区萌动世界*萌宠乐园、光影世界、超级室外风洞、PUK平衡车运动乐园悦野地带*茶田卡丁车、立体迷宫扶摇猎场*黄王攻防箭运动、丛林穿越扶摇山野*山巅虹桥、山间滑道、极限攀岩、极限飞跃、星球观池活水酷玩功能区扶摇水乐园水上自行车、水上步行球、水上飞人荧光水岸*萤火虫营地、蹦蹦云、星空步道、岸边蹦极扶摇山居功能区原木部落*菊苑酒店、轻食餐吧、木屋部落扶摇菊园菊花园注:"*"表示核心项目。资料来源:作者自绘。
    [4] BERKEL D, VERBURG P H. Sensitising Rural Policy:Assessing Spatial Variation in Rural Development Options for Europe[J]. Land Use Policy,2011,28(3):447-459.
    [5] 杨明,李健.三江侗寨空间形态分形特征及场所性研究--以三个侗寨为例[J].小城镇建设,2020,38(12):92-9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0.12.013.
    [6] 王金伟,张丽艳,李明龙.国际乡村旅游研究的学术脉络与前沿热点[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21,42(3):224-231.
    [7] 安传艳,李同昇,翟洲燕,等.1992-2016年中国乡村旅游研究特征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8,37(9):1186-1200.
    [8] 向利君,杨秋玲,杨龙.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进展、热点及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 2021(15):144-148.
    [9] CHOW A, LIU S, CHEUNG L. Importance of Residents' Satisfaction for Supporting Futur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Rural Areas of Hong Kong[J]. Asian Geographer, 2019,36(4):1-15.
    [10] 张行发,徐虹.国内乡村旅游研究评述与展望(2005-2020年)--基于VOSviewer的可视化分析[J].林业经济,2021,43(1):83-96.
    [11] 王敏娴,唐代剑.乡村旅游未来发展趋势探讨[J].旅游学刊,2018,33(7):13-16.
    [12] 田毅鹏.乡村未来社区:城乡融合发展的新趋向[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1(2):12-18.
    [13] 仇保兴.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韧性城市设计方法及原则[J].城市发展研究,2018,25(10):1-3.
    [14] 高伟,龙彬.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对城市空间结构生长的启示--工业新城中工业社区适应性空间单元的研究与应用[J].城市规划.2012,36(5):57-65.
    [15] 约翰·H·霍兰.隐秩序:适应性造就复杂性[M].周晓牧,韩辉,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0.
    [16] 杨仲元,徐建刚,林蔚.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的旅游地空间演化模式--以皖南旅游区为例[J].地理学报,2016,71(6):1059-1074.
    [17] 颜苗苗,梅青,王明康.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视角下的乡村旅游系统发展研究--以山东省淄博市中郝峪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1,40(5):125-130.
    [18] 焦爱英,王慧,廖萍.乡村旅游价值共创动力机制及提升策略研究--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J].创新,2020,14(6):43-52.
    [19] 张玲,邬永强.基于CAS理论的旅游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研究--以广州会展旅游产业集群为例[J].经济地理, 2013,33(8):171-176.
    [20] 谭跃进,邓宏钟.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研究[J].系统工程,2001,19(5):1-6.
    [21] 李伯华,曾荣倩,刘沛林,等.基于CAS理论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化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J].地理研究, 2018,37(10):1982-1996.
    [22] 王相华.资源外溢承接与内生动力培育:特大城市周边乡村振兴发展的可行路径--以杭州黄湖镇青山村为例[J].浙江学刊,2021(4):42-50.
    [23] 欧阳志云,王效科,苗鸿.中国生态环境敏感性及其区域差异规律研究[J].生态学报,2000,20(1):10-13.
    [24] 潘云,李健.基于社交媒体UGC图片数据的景观偏好研究--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J].自然保护地,2021,1(1):100-108.
    [25] 战明松,朱京海.基于生态敏感性评价的本溪青云山景区空间规划[J].应用生态学报,2019,30(7):2352-2360.
    [26] 保继刚,楚义芳.旅游地理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7] 张进福.旅游吸引物属性之辨[J].旅游学刊,2020,35(2):134-146.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212
  • HTML全文浏览量:  6
  • PDF下载量:  96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2-07-19
  • 刊出日期:  2023-10-15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