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及小城镇规划建设战略要点
-
摘要:
我国城镇化率已达66%,预计未来最多还有十几个百分点的上升空间,即约有1.5亿的城镇人口增量。在国家人口总量不会再增长的大趋势下,预计全国城镇人口分布将会呈现结构性变化,即相对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城市群地区、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区域、欠发达地区及边远地区的地方中心城市,以及具有城乡统筹特色吸引力的县城。在这一大背景下,许多中小城市都将面临发展挑战,扩大规模、做大做强的传统路径将难以为继。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县城基本上都是小城市,其发展应辩证认识“小与大、低与高、慢与快、弱与强”的关系,坚持问题导向和特色导向,在规划建设过程中突破桎梏,步上高质量发展轨道。
第一,小县城大格局。主动融入区域环境,深入研究县城所在城市群、都市圈的城市网络关系,精准定位,努力成为城市群、都市圈等城市区域网络中的关键节点。以自身的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在产业链分工与产业发展、供应链体系与中介中心度、文旅发展与宜居体验等方面占有一席之地,针对性地强优势、补短板,引导县城高质量发展并带动县域经济长远发展。
第二,小尺度高品质。在新的发展形势与政策指引下,县城建设规模很难再有跨越性发展,应坚持小而精、小而美的发展思路。通过县域和县城专项体检、积极推动县城有机更新,通过低成本高品质、精致与特色体验,提高县城吸引力与影响力,瞄准就地城镇化并吸引外流人才回乡创业,走出一条结构性集聚提升道路。
第三,小节点强网络。县城虽然不具备规模优势,但却是区域发展和县域最为重要的节点和中转站。应充分借鉴“流空间”理论,发挥网络节点优势,向上融入区域网络,向下铺展本地网络,如乡村振兴的相关产业、物流、信息、资金等网络,使县城成为区域网络与本地网络链接中转与中介的关键节点,并充分实践城乡融合发展的理念。
第四,小步伐快迭代。在规划建设实施时应直面财政与资金难题,在长远发展的顶层设计框架下,采取急用先行、小步快跑的方式,不宜轻易展开资金与财政压力较大的大工程,细分步骤,把握方向,踩准启动第一步,然后不断迭代更新,实现高速高效发展。目前在县城的城市更新、数字化转型、乡村振兴等诸多建设领域都需要坚持这一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