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价值认知与生活传续
Traditional Villages Value Cognition and Life Transmission
-
摘要:
我们跨过山海,只为8155个传统村落执着。
我们回望百年前的岁月,希望找到你当时的点滴。
我们走过立春、小满、秋分和大雪,追寻你的四季流转。
随着十多年工作的有效开展,传统村落的价值毋庸置疑,但是一旦涉及到具体工作层面,就会发现停留于表面和理论层面的价值认知还不足以充分表达出传统村落的内涵所在,需要超越简单审美,深入一脉相承的乡土之根回归本源去寻求发展之路。
我国传统村落大多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从山川水系到乡村聚落的互动关系再到人们的生活方式都已经发生了诸多变化。如果以2012年首次公布传统村落名录时的认定标准并结合演进的观点来看,当前阶段需要从传统村落面对环境变化、社会转型、经济变动和文化冲突等外部压力时,展现出的适应、调整和自我恢复能力入手来进行解读。
首先, 人地互动是传统村落价值的基本前提,传统村落承载的不仅是农耕文明的见证价值,重点还在于引导城镇化相对稳定阶段的乡村发展模式。因此,在解读价值的第一阶段应该重点评估农耕文明的见证在今天的适应状态,做出相应的调整措施,让传统村落保持相对自然的发展节奏。
第二,需要从人对空间的更新方式上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在评选标准里这是最显性的价值所在,而且建筑与格局、材料和结构, 以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互动都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的改造。不过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人们的诉求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因此和时代学习的同时,体现更为深刻的建筑、社会和生态内涵应该是在第二阶段需要完成的工作。
第三,乡村最具吸引力的部分其实来自于悠久的人文积淀,这中间最重要的就是人人互动和来自于节气、地域的人文传统共同构成的编年见证。因此需要唤醒时代特征下人们新的情感归属,最大限度实践演进发展中的新美好,在日常生活里寻求持久的活力。
本期专题的文章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对于传统村落的实践和感悟,有关注政策机制的传统村落保护与建设治理研究,有关注人地关系的传统村落景观群系分区研究,还有关注人和空间互动的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研究,等等。我们期待看到更多全面而深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文章,我们更期待看到更多老有所依、中有所承、幼有所乐的其乐融融且生机勃勃的传统村落生活持续焕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