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边村的未来

The Future of the Village on the Edge of the City

  • 摘要:

    一路之隔,一面是城市,一面是乡村。

    一街左右,一边是繁华,一边是凋零。

    一道上下,一侧是市民,一侧是农民。

    凡空间就有界,城市边界末端是城边村。城有城的烦恼,村有村的快乐。城有城的幸福,村有村的忧伤。村向往城的喧嚣,城嫉妒村的田园。城的需求与村的资源形成了城乡融合的供需市场。城乡融合既不是城乡等样,也不是城乡同质。应是设施融合、服务融合、空间融合,直到人的融合。融合是不分彼此,融合是互不羡慕。

    我国的城镇化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随着城市开发边界的划定法定化,城边村成为了城市边的守望者。城市尚具有巨大的消费市场需求,乡村本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文基础。“田园城市”仿佛也应是两者结合的美好愿景。但现实是珠三角城边村变体“握手楼”、长三角城边村变身“村工厂”,北京城边村变脸“北漂营”,这些奇异方式皆演绎着城消费对村空间的野蛮式荒唐改造。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很多城边村开始从被动到主动,从茫然到自省,以可持续的理念摸索着蝶变。“城乡中国”在我们这个时代正进行快速演进演化,未来的城边村应该展示怎样的未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本期专题的文章视角独特,素材多元,举证翔实。实例中既有千万人口都市的城边村,也有中部、西部县城的城边村;作者既有在大学进行城乡规划理论科研的院校师生,也有在市场一线进行规划实践的企业工作者;核心内容既有如何放大乡村人文乡愁优势适应城市消费并保留原乡气质的策略谋划,也有如何以“共同体”理念构建城乡融合的在地范式探索;既有大都市边民族乡村振兴的潜力优势挖掘的路径分析,也有对乡村“自组织”传统在城市影响下自更新的机制洞察;既有对乡村“文化景观韧性”这种新概念建立、诠释、评价的体系建构,也有对乡村人居场所以空间嵌套维度抽丝剥茧、层层递进的内容解构……城与乡的对立和矛盾在这些深度思考下逐渐明朗和清晰,让我们看到了解决思路和创新办法, 也看到了未来城边村的美好。边似乎已不是藩篱,边渐渐已不再清晰,我们已分不清孰城孰村,未来的人们在共建家园共同生活……

    我们期待看到更多从业者对城市边缘乡村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和见解,看到城不羡村、村不嫉城的美好城乡融合愿景,让城乡二元成为历史,城乡一体成为平常。

    一路之隔,一面是城市,一面是田园。

    一街左右,一边是繁华,一边是烟火。

    一道上下,一侧是人家,一侧是家人!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