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自然保护地村庄的去与存——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郐艳丽 黄惠璇 董书齐 何春昊

郐艳丽, 黄惠璇, 董书齐, 何春昊. 自然保护地村庄的去与存——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1, 39(4): 103-11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4.012
引用本文: 郐艳丽, 黄惠璇, 董书齐, 何春昊. 自然保护地村庄的去与存——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小城镇建设, 2021, 39(4): 103-11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4.012
GUI Yanli, HUANG Huixuan, DONG Shuqi, HE Chunhao. Planning for Villages in Natural Reserves: Case of Zhalong Natural Reserve, Heilongjiang[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1, 39(4): 103-11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4.012
Citation: GUI Yanli, HUANG Huixuan, DONG Shuqi, HE Chunhao. Planning for Villages in Natural Reserves: Case of Zhalong Natural Reserve, Heilongjiang[J].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 Towns, 2021, 39(4): 103-11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4.012

自然保护地村庄的去与存——以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04.012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郐艳丽,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惠璇,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硕士研究生;董书齐,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铁锋区北局宅街道办事处主任;何春昊,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在读本科生。

  • 中图分类号: TU982.29

Planning for Villages in Natural Reserves: Case of Zhalong Natural Reserve, Heilongjiang

  • 摘要: 自然保护地范围内的村庄发展条件特殊,既面临着艰巨的环境整治与生态保护任务,同时又面临着村庄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生态保护与人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一直是自然保护地与当地村庄规划治理的一道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自然保护地管理制度及现有研究,以坐落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的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搬迁项目为例,探讨自然保护地村庄“留地不留人”的搬迁模式存在的问题,重新思考自然保护地保护的社会伦理和生态伦理,理性思辨村庄的去与存。
  • [1] 刘锐. 共同管理:中国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和谐发展模式探讨[J]. 资源科学,2008,30(6):870-875.
    [2] 赵智聪, 彭琳, 杨锐. 国家公园体制建设背景下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构[J]. 中国园林,2016(7):11-18.
    [3] 尚辛亥, 王雪军.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及可持续发簪对策探讨[J]. 林业资源管理,2019(6):32-37.
    [4] 国务院. 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EB/OL].(2017-10-26)[2020-06-02].http://zfs.mee.gov.cn/fg/gwyw/201710/t20171026_424087.shtml.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2018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R/OL].(2019-05-29)[2020-06-02].http://www.mee.gov.cn/hjzl/sthjzk/zghjzkgb/201905/P020190619587632630618.pdf.
    [6] 王秋凤, 于贵瑞, 何洪林, 等. 中国自然保护区体系和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的思考[J]. 资源科学,2015,37(7):1357-1366.
    [7] 黄丽玲, 朱强, 陈田. 国外自然保护地分区模式比较及启示[J]. 旅游学刊,2007,22(3):18-25.
    [8] 唐小平, 栾晓峰.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J]. 林业资源管理,2017(6):1-8.
    [9] 欧阳志云, 王效科, 苗鸿, 等. 我国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 科技导报,2002(1):49-52.
    [10] 闵庆文, 甄霖, 杨光梅, 等. 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研究[J]. 环境保护,2006(19):55-58.
    [11] 包智明. 关于生态移民的定义、分类及若干问题.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2006,33(1):27-31.
    [12] 赵宏利, 陈修文, 姜越, 等. 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 生态经济,2009(7):105-108.
    [13] 梁福庆. 中国生态移民研究[J].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3(4):11-16.
    [14] 谢屹, 温亚利. 浅谈参与式发展理论在自然保护中的运用[J]. 林业调查规划,2005,30(6):81-83.
    [15] 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居民搬迁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R],2011.
    [16] 王珊珊, 杜富华, 陈设. 扎龙自然保护区人口、资源、环境关系探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9,25(1):101-104.
    [17] 刘敏, 厉悦, 杨晓杰, 等. 扎龙自然保护区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25(5):157-162.
    [18] 张海波, 童星. 被动城市化群体城市适应性与现代性获得中的自我认同[J]. 社会学研究,2006(2):86-106.
    [19] 叶裕民, 郐艳丽. 以人为本地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创新[J]. 城市规划通讯,2016(7):15-16.
    [20] 郐艳丽, 郑皓昀. 传统乡村治理的柔软与现代乡村治理的坚硬[J]. 现代城市研究,2015(4):8-15.
    [21] 宋文飞, 李国平, 韩先锋. 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与农民发展意向的冲突分析——基于陕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周边660户农民的调研数据[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25(10):139-149.
  • 加载中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315
  • HTML全文浏览量:  4
  • PDF下载量:  2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0-10-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