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姚徐. 小城镇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研究[D]. 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11. |
[2]
|
児玉桂子, 小出治. 安全·安心のまちづくり[M]. 東京:株式会社ぎょうせい,2000. 児玉桂子, 小出治. 安全·安心的社区营造[M]. 东京:晓星出版社,2000. |
[3]
|
日本东京都足立区役所. 足立区防災まちづくり基本計画[Z/OL].[2018-05-31].https://www.city.adachi.tokyo.jp/toshi/ku/mado/documents/d08000013_1.pdf. 日本东京都足立区役所. 足立区防灾社区营造基本计划[Z/OL].[2018-05-31].https://www.city.adachi.tokyo.jp/toshi/ku/mado/documents/d08000013_1.pdf. |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GB 50180-2018[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
[5]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GB 50413-2007[S].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
[6]
|
卜雪旸, 曾坚. 居住区规划编制和法规体系的抗震防灾控制力研究[J].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253-256. |
[7]
|
赵怡婷. 社区防灾空间单元规划探讨[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 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 北京: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14:9. |
[8]
|
赵怡婷. 防灾社区规划与建设方法探索[D]. 北京:清华大学,2013. |
[9]
|
李西琳. 城郊居住区户外环境防灾设计研究[D].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
[10]
|
胡斌, 吕元. 社区防灾空间体系设计标准的构建方法研究[J]. 建筑学报,2008(7):13-14. |
[11]
|
陈鼎超. 日本的防灾计划评述[J]. 江苏城市规划, 2010(7):35-40. |
[12]
|
阮梦乔, 翟国方. 日本地域防灾规划的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J]. 国际城市规划,2011,26(4):16-21. |
[13]
|
梁宏飞. 日本韧性社区营造经验及启示——以神户六甲道车站北地区灾后重建为例[J]. 规划师,2017,33(8):38-43. |
[14]
|
巩爱娜. 城市居住小区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研究[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
[15]
|
张晓曦. 国外社区防灾减灾的经验及启示——以日本社区防灾减灾建设为例[J].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3,38(6):123-124. |
[16]
|
徐畅, 费文君. 小城镇公园绿地体系防灾避险适宜性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 小城镇建设,2020,38(9):101-10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0.09.014. |
[17]
|
日本国土交通省. 防災都市づくり計画策定指針等につ いて[G/OL].[2018-05-03].http://www.mlit.go.jp/toshi/toshi_tobou_tk_000007.html. 日本国土交通省. 防灾城市营造计划制定指南等相关内容[G/OL].[2018-05-03].http://www.mlit.go.jp/toshi/toshi_tobou_tk_000007.html. |
[18]
|
吉川仁. 防災まちづくり[M]//佐藤滋. まちづくりの科学. 東京:鹿島出版会,1999:36-47. 吉川仁.防灾社区营造[M]//佐藤滋.社区营造的科学.东京:鹿岛出版社,1999:36-47. |
[19]
|
山本俊哉. 地域主体のコミュニティ——防災生活圏づくり[M]//佐藤滋. まちづくりの科学. 東京:鹿島出版会, 1999:114-124. 山本俊哉. 地域作为主体的社区——防灾生活圈营造[M]//佐藤滋. 社区营造的科学. 东京:鹿岛出版社,1999:114-124. |
[20]
|
佐藤滋.阪神·淡路復興まちづくりから[M]//佐藤滋.ま ちづくりの科学. 東京:鹿島出版会,1999:292-300. 佐藤滋. 从阪神·淡路的城市重建说起[M]//佐藤滋. 社区营造的科学. 东京:鹿岛出版社,1999:292-3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