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金其铭, 董昕, 张小林. 乡村地理学[M].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
[2]
|
曾菊新.空间经济:系统与结构[M].武汉:武汉出版社,1996. |
[3]
|
陈晓键, 陈宗兴. 陕西关中地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初探[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3(5):478-485. |
[4]
|
李瑛, 陈宗兴. 陕南乡村聚落体系的空间分析[J]. 人文地理, 1994(3):13-21. |
[5]
|
业祖润. 中国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研究[J].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1(1):70-75. |
[6]
|
吴勇. 山地城镇空间结构演变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3. |
[7]
|
罗雅丽, 张常新. 城乡一体化的村镇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思路[J]. 中华建设,2008(12):31-32. |
[8]
|
段进, 季松, 王海宁. 城镇空间解析——太湖流域古镇空间结构与形态[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204. |
[9]
|
潘玉君, 武友德, 编著. 陆大道, 主审. 地理科学导论第二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4. |
[10]
|
朱有志. 中国乡村建设[M]. 北京:红旗出版社,2009:7. |
[11]
|
金兆森, 张晖. 村镇规划[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
[12]
|
张常新. 县域镇村空间重构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6. |
[13]
|
张小林. 乡村概念辨析[J]. 地理学报,1998(4):79-85. |
[14]
|
李立.乡村聚落:形态、类型与演变——以江南地区为例[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 |
[15]
|
浦欣成. 传统乡村聚落二维平面整体形态的量化方法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3. |
[16]
|
赵作权. 从复杂到简单:系统几何对一般系统度量的尝试[J].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7(8):132-135. |
[17]
|
林炳耀. 城市空间形态的计量方法及其评价[J]. 城市规划汇刊,1998(3):42-45,65. |
[18]
|
HAGGETT P. Locational Analysis in Human Geography[M]. London:Edward Arnold Ltd,1997:309. |
[19]
|
RIEHARDSON H W. The Economics of Urban Size Lexington[M]. Farnborough:Lexington Books,1973. |
[20]
|
STODDART D R. Growth and Structure of Geography Institute of British Geographer,1967. |
[21]
|
肖锦成, 欧维新. 城乡统筹下的城市与乡村空间重构研究——以宿迁市为例[J].中国土地科学,2013,27(2):54-60,97. |
[22]
|
BREHENY M.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Urban Form[M]. London:Pion,1992. |
[23]
|
陈彦光, 刘继生. 城市形态边界维数与常用空间测度的关系[J].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26-131. |
[24]
|
李博, 杨波, 陶前辉, 等. 湖南省传统村落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测绘科学,2021,46(4):150-157. |
[25]
|
郑光辉,蒋涤非,陈国磊,等.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机理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9):194-201. |
[26]
|
王辰晨. 基于分形理论的徽州传统民居空间形态研究[D].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4. |
[27]
|
张泉, 邹成东, 薛珊珊.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空间格局的分形演化特征及优化策略[J].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38(12):1521- 1528. |
[28]
|
刘大均, 胡静, 陈君子, 等. 中国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格局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24(4):157-162. |
[29]
|
刘继生, 陈彦光. 交通网络空间结构的分形维数及其测算方法探讨[J]. 地理学报,1999(5):471-478. |
[30]
|
赵晶, 徐建华, 梅安新, 等. 上海市土地利用结构和形态演变的信息熵与分维分析[J]. 地理研究,2004(2):137-146. |
[31]
|
陶伟, 陈红叶, 林杰勇. 句法视角下广州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及认知研究[J]. 地理学报,2013,68(2):209-218. |
[32]
|
张愚, 王建国. 再论"空间句法"[J]. 建筑师,2004(3):33-44. |
[33]
|
邬建国.景观生态学——格局、过程、尺度与等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00-110. |
[34]
|
冯应斌. 丘陵地区村域居民点演变过程及调控策略[D].重庆:西南大学,2015. |
[35]
|
蔡为民, 唐华俊, 陈佑启, 等. 近20年黄河三角洲典型地区农村居民点景观格局[J]. 资源科学,2004(5):89-97. |
[36]
|
张东, 李林汝. 空间句法视角下的乡村空间转型研究[J]. 工业建筑,2020,50(12):25-31,179. |
[37]
|
杨汝婷. 基于分形理论与空间句法的丹溪村传统村落形态研究[D]. 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21. |
[38]
|
石谦飞, 李昉芳, 景一帆, 等. 晋东南传统聚落水环境适应性营造智慧——以晋城市泽州县南峪村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1,36(6):134-140. |
[39]
|
彭雨清, 金福强, 文楠.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活化路径探索——以郭麻日村为例[J]. 城市建筑,2021,18(9):64-66. |
[40]
|
熊晨, 姜文艺. 基于空间句法的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以广州市黄埔区莲塘村为例[J]. 建筑与文化,2022(10):164- 166. |
[41]
|
席丽莎. 基于空间句法理论的聚落街巷界面研究——以京西爨底下村和萨尔茨堡老城区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 2013,20(10):17-20. |
[42]
|
周钰. 街道界面形态的量化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14. |
[43]
|
周钰. 街道界面形态规划控制之"贴线率"探讨[J]. 城市规划,2016,40(8):25-29,35. |
[44]
|
周钰, 王桢. 街道界面形态量化测度之"近线率"研究[J]. 新建筑,2018(5):150-154. |
[45]
|
周钰, 吴柏华, 甘伟, 等. 街道界面形态量化测度方法研究综述[J]. 南方建筑,2019(1):88-93. |
[46]
|
周钰, 张玉坤, 苑思楠. 街道界面心理认知的量化研究[J]. 建筑学报,2012(z2):126-129. |
[47]
|
魏柯, 胡昂. 街道空间侧界面意义的探析——希腊米克诺斯镇与四川古镇街道空间特点的对比[J]. 华中建筑,2016,34(2):140-143. |
[48]
|
吴昊. 论数理统计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J]. 新西部, 2022(1):61-63,71. |
[49]
|
叶茂盛, 李早. 基于聚类分析的传统村落空间平面形态类型研究[J]. 工业建筑,2018,48(11):50-55,80. |
[50]
|
HAN JW. KAMBER M.数据挖掘概念与技术[M]. 范明, 孟晓峰, 译.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
[51]
|
安玉源, 陈维鹏. 基于数理统计的乡村聚落分布及适宜性研究——以甘肃省卓尼县为例[J]. 甘肃科学学报,2021,33(4):120-128. |
[52]
|
郭晓东, 马利邦, 张启媛. 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基本类型分析——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J]. 地理科学,2013,33(1):45-51. |
[53]
|
陈国宏, 蔡彬清, 李美娟. 元胞自动机:一种探索管理系统复杂性的有效工具[J]. 中国工程科学,2007(1):28-32,39. |
[54]
|
王西亚, 聂康才, 陆健莹, 等. 川西高原民族聚落空间演化的元胞自动机模拟研究[J].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2022(8):39-43. |
[55]
|
董宏杰. 承德中心城区及周边区域村镇聚落空间格局演变研究[D]. 天津:天津大学,2021. |
[56]
|
衡嘉尧. 阿克苏绿洲乡村聚落时空变化模拟及优化[D]. 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22. |
[57]
|
彭雪丽. 基于FLUS和ACO模型的县域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优化研究[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23. |
[58]
|
杨丹, 叶长盛. 基于CA模型的珠江三角洲基塘景观破碎化分析及其模拟[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5):3932-3937. |
[59]
|
龙瀛, 金晓斌, 李苗裔, 等. 利用约束性CA重建历史时期耕地空间格局——以江苏省为例[J]. 地理研究,2014,33(12):2239-2250. |
[60]
|
帕特里克·舒马赫, 徐丰. 作为建筑风格的参数化主义——参数化主义者的宣言[J]. 世界建筑,2009(8):18-19. |
[61]
|
肖柳, 徐丰, 王珺. 新胡同空间的参数化设计初探——以北京前门地区为例[J]. 华中建筑,2013,31(11):35-39. |
[62]
|
张颖, 方费尔. 基于参数化技术的城中村公共空间微改造策略研究——以广州北亭村为例[J]. 城市建筑,2021,18(27):26-28. |
[63]
|
刘冉倩, 齐羚, 崔岳晨, 等. 基于微气候适应性的传统村落山水格局参数化设计策略研究——以天津市蓟州区西井峪村为例[J]. 中国园林,2021,37(12):104-109. |
[64]
|
刘冉倩, 齐羚, 马梓烜, 等. 基于气候适应性的天津市西井峪村山水格局参数化模拟辅助设计流程研究[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9年会论文集(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7. |
[65]
|
陈家炜, 张兵华, 李家俊, 等. 市郊村落外部空间的参数化类型研究与设计——以福州市厚美村为例[J].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21,36(5):121-128. |
[66]
|
范勇, 刘爽, 张誉华, 等. 鲁中山区传统村落空间营建特征的参数化解析研究——以济南市方峪村为例[J].山东林业科技, 2021,51(5):20-28. |
[67]
|
马梓烜. 基于微气候舒适度评价的山水格局参数化设计研究[D].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21. |
[68]
|
申珂婷. 基于微气候参数化模型的尽远古村生活空间宜居优化设计研究[D]. 济南:山东大学,2020. |
[69]
|
杨焕宇, 李莉萍. 基于参数化模拟的大糯黑村传统民居光环境研究[J]. 城市建筑,2019,16(25):119-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