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2021年  第39卷  第10期

编者絮语
县规划是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明田
2021, 39(10): 1-1.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10.001
摘要:

作为行政建制,县的普遍推行始于秦朝郡县制,两千余年来,县一直是我国最稳定的基层行政单元。据《中国统计年鉴—2020》数据显示,我国县级行政单元共计2846个,其中市辖区965个,县级市387个,县1494个(包括县、自治县、旗、林区、特区等)。乡土中国社会,县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心,县治而天下安。城乡中国社会,虽然国家发展重心转移到城市,但县仍担负着融合城乡发展的重任。新型城镇化规划将县城作为吸纳本地乡村人口转移的重要载体,乡村振兴战略需要以县域作为基本统筹单元。县更是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和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试验田。

县规划一直是国家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分为三级——国家级、省(区、市)级、市县级,每个县都需要独立编制地方发展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也以县作为基本单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分为五级——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县是承上启下的基本层级,统筹县域城乡用地布局。城乡规划在县级需要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前身为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并试点推行过“县域乡村建设规划”。生态环境部(原国家环保总局)规定“开展生态县建设的地区,应对照指标体系的要求,组织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并报国家环保总局备案”。2019年5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规定“国家、省、市县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一步强化了县级规划的基础性地位,探索建立“多规合一”型县规划。

作为行政区划单位的县,假借自“悬挂”的“悬”。当今时代,县的地位也是“悬”在城乡之间。一方面,县与城市规模和数量的扩张相关。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城市快速扩张,一部分县被整建制撤县设区,成为中心城市的城郊区,另一部分通过撤县设市转变为县级市。另一方面,县与乡村发展相关,县是统筹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平台,也是实现乡村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载体。

根据各县所属的区位和功能特征,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也需要因“县”制宜、各有侧重。城郊区型的县应侧重研究与中心城市的关系,积极承接城市功能的拓展和转移;县级市应侧重研究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统筹发展,优化全域生态、生产、生活空间布局;其他县应侧重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强化县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科学安排县域乡村布局、资源利用、设施配置和村庄整治”,保障国家生态、粮食安全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县规划建设一直是本刊关注的重点研究领域,为更好地探索新阶段县规划编制的理论和方法,本刊特开设“县域规划”栏目,欢迎广大专家学者贡献智慧、踊跃投稿。

国土空间规划
功能适应下中小城市边缘区更新发展策略探究——以湖南溆浦长乐坊为例
马亮, 赵万民
2021, 39(10): 5-1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10.002
摘要:
城市边缘区是连接城乡空间环境的特色载体,发展可塑性较强,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意义重大。而功能适应视角为应对城市空间迅猛发展、平衡城市建设开发需求提供了主动更新思路。本文以中小城市边缘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特征及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着重研究了功能适应下,生态、产业和文化功能演变对边缘区空间扩张的影响,并结合完善生态基底、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地域特色三大发展目标,从生态重构、产业升级和文化扩展三方面提出发展策略,同时以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长乐坊片区规划设计为案例实证,希望通过动态规划干预加速区域就地城镇化,引导片区升级发展,提升城市整体品质,并为后续中小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实践提供借鉴。
基于“网络关联”的中小城市跨区域融合发展策略——以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阳江为例
何冬华, 袁媛, 刘玉亭, 王秀梅
2021, 39(10): 15-22,3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10.003
摘要:
区域协调发展成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重要内容之一,现代交通、信息技术发展加速了城市间各要素流动,由此改变了城市群在传统中心地理论视角下的空间临近等级辐射模式,形成了依托“流空间”发展的网络关联特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环湾区的城市包括广东省阳江市等应充分利用现代交通与信息的“网络关联”,依托要素的快速流动,发挥功能互补的区域协作分工,凸显城市自有的优势资源条件,与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市和深圳市形成跨区域融合发展的直联式“邻里城市”。文章提出的跨区域融合发展策略可作为阳江市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的布局框架,进一步转化为中小城市与区域核心城市融合发展的行动指引。
公共政策视角下城镇开发边界划定研究——以江苏太仓为例
潘鹏程
2021, 39(10): 23-34.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10.004
摘要:
城镇开发边界作为国土空间规划管控的关键政策工具,对其公共政策属性判断缺乏相应研究深化,会导致政策理念不清晰使得政策实践步入窘境。本文基于公共政策视角,选择S-CAD方法,引入“制度管理”要素,将开发边界分为“价值目标—控制技术—制度管理”三个环节,结合其发展路径形成平衡开发保护、匹配供需关系、结合刚性弹性三大关系,以此来探讨我国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与管理的内在机制问题。进一步选取江苏省太仓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实践为研究案例,提出“价值目标—控制技术—制度管理”三个环节的技术思路:价值目标方面,坚持底线保护原则,平衡开发与保护的关系;控制技术方面,通过建设用地调整优化,协调空间结构与建设总量的供求关系;制度管理方面,面对城市发展不确定性,刚性控制稳定保护区域,弹性预控各类发展空间,实现近远期发展目标。最后,针对我国小城镇(市)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与管理提出相关建议。
景观特征评估对珠三角乡村规划的辅助途径思考
胡泽浩, 方小山
2021, 39(10): 35-44,76.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10.005
摘要: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乡村规划需要加强对目标乡村景观特征的研究以避免趋同。文章基于景观特征评估在景观特征保护与发展、公众参与和弹性控制导则方面的优势,从“留白”策略、战术型乡村规划及弹性控制导则三个要点对乡村规划途径进行研究,详细论述其在该途径中三个要点的意义、逻辑、方法、评判机制及实践模式。此研究将为设计师引入景观特征评估工具,并辅助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珠三角乡村规划编制实践工作,对乡村规划、景观特征保护和村庄空间设计的逻辑、流程、框架及实际操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建议。
城市更新与社区营造
城市层面文化引领视角下的更新规划路径探索——以海口为例
杨亮, 杜莹, 张涵昱
2021, 39(10): 45-56.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10.006
摘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城市更新”成为提升人居环境品质、推动城乡高质量发展和开发建设方式转型等国家重要战略举措和抓手。近年来,我国城市更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城市层面出发,运用综合、系统的规划思维,以文化引领视角对更新规划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以海南省海口市为例,从保护传承格局构建、文化空间网络织补、重点地区管控指引和示范项目持续统筹四方面进行规划探索,基于实证研究,对我国城市更新工作提出优化建议。
日本住区防灾控制方法及公共空间防灾规划设计对我国小城镇防灾规划的启示——以日本东京足立区鹿浜地域为例
左碧莹, 黄一如
2021, 39(10): 57-66.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10.008
摘要:
随着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频发,城镇防灾空间的建设已刻不容缓。住区作为城镇的主要组成单元,也是防灾避难的主要单元。日本作为多灾害国家,在防灾控制方法和防灾空间建设方面有较为完善的体系,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教训。本文以具有高完成度防灾规划的日本东京足立区鹿浜地域为例,通过对其上位防灾控制方法、相关防灾计划,以及其住区公共空间的实例调研,探讨了日本的防灾控制方法对住区的公共空间配置、边界类型、公共绿地形态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日本住区防灾控制方法及公共空间防灾规划设计对我国小城镇防灾规划的若干启示。
调查者说
中国传统村落调研——北京市密云区太师屯镇令公村
荣玥芳, 石炀, 王婷, 丁新坤
2021, 39(10).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10.007
摘要:
乡村振兴
“资产为本”视角下贫困乡村资产评价方法研究——以四川省L村为例
王立, 李平, 邬铃莉, 资晓蝶
2021, 39(10): 67-76.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10.009
摘要:
随着我国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传统“外源”输入式扶贫模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乡村的发展问题。现社会各界越来越关注对乡村内生资产的挖掘和应用,以促进其对贫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科学、系统地挖掘和评价乡村资产是保障乡村未来发展的基础。本文以四川省L村为例,借鉴“资产为本”社区发展理论(Assets-basedCommunityDevelopment),对乡村的物质资产、人力资产、组织资产、文化资产进行分项调研和梳理,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并进行资产因子的权重计算,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乡村资产评价方法。研究表明,乡村资产评价能够很好地帮助人们全面认识乡村内生资产的价值。另外,可利用乡村资产排序揭示出的优势资产实现促进乡村内生发展的目的。
基于耦合共生理论的乡村产业振兴规划探究——以宁夏闽宁镇园艺村为例
马冬梅, 马小凤, 李鹏昊
2021, 39(10): 77-83,10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10.010
摘要: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农业与乡村其他产业共生融合、协同发展已成为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与提高村民生活质量的新途径。文章引入生物学的共生理论与物理学的耦合理论,阐述耦合共生理论下乡村产业协同发展机制,以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永宁县闽宁镇园艺村为例,基于村庄产业现状分析与问题诊断,提出构建特色种植业、养殖业等耦合共生单元,培育产业增长极;营建产业发展政策红利与新兴技术相结合的耦合共生环境,打造产业融合孵化器;创建政府、村民、企业与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耦合共生界面,形成产业发展合力,探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基于价值判断的乡村实用性规划策略研究——以北京市车厂村为例
荣玥芳, 孙靖宇, 刘子琦
2021, 39(10): 84-92.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10.011
摘要:
针对当前我国乡村发展中存在的发展方向不明、乡村特色遗失等问题,本文从本源的价值角度重新认识乡村。对新时期乡村所蕴含的产业、生态与文化价值进行深入研判,分析现有价值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挖掘乡村被忽略的潜在价值;在发挥价值优势、激活价值潜力与保护特色价值中,形成对应的乡村实用性规划策略;通过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判断乡村产业价值,在引导乡村产业体系建构的同时,带动乡村服务设施的自主完善;分析乡村生态价值包含的生态系统服务、生态景观与森林碳汇价值,对应乡村的环境修复与保护、乡村生态景观结构和生态资源资产化管理;梳理乡村文化价值,在保护与活化各类文化价值中,引导乡村的公共空间与风貌建设,形成乡村特有文化名片。同时,以北京市房山区周口店镇车厂村为实证对象,探索从乡村价值角度出发的实用性规划策略。
管理与治理
新生中小城市与原行政区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龙港市为例
罗成书, 郭鹏程, 柯敏, 王琳, 汤阳
2021, 39(10): 93-99.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10.012
摘要:
以特大城镇为切入点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何避免新生中小城市与原行政区地域分割的弊端,实现两地协同发展,是未来培育新生中小城市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浙江省龙港市是我国近年通过“撤镇设市”而来的新生中小城市,与原行政区苍南县在区域战略空间、产业体系、重大平台、公共服务、要素资源等方面具有协同发展的必要。研究提出两地协同发展的路径包括:协同建立有利于区域一体化的战略空间、协同建立面向未来的新产业集群、协同建立互通互联的区域设施网络、协同建立高效有力的协调机制,以期为全国新生中小城市培育提供借鉴。
元治理视域下汉长安城遗址区玉丰村社区治理探究
刘想想, 陈稳亮
2021, 39(10): 100-108.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10.013
摘要:
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是实现制度优势转向治理优势的重要路径,稳定有序的社区治理体系是保证社区稳定运行的基础。我国大遗址地部分社区治理目前还存在自治缺失、积极性不足等问题。本文以元治理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陕西省西安市汉长安城遗址区玉丰村乡村社区治理主体、组织制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基层党建引领社区治理下明确多元主体责权划分、创新社区治理体系等措施,以期为遗址区社区治理提供一定的借鉴。
防洪视角下的区域水系统规划与治理——明代刘光复对诸暨地区水系统治理经验研究及启示
包翊琢, 吴迪, 郭巍
2021, 39(10): 109-116. doi: 10.3969/j.issn.1009-1483.2021.10.014
摘要:
本文通过解读明代地方官员刘光复主导的区域水系统治理案例,以《经野规略》等历史文本为研究对象,以位于浦阳江中游的今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地区为研究主要范围,深入研究刘光复在任期间对诸暨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水利革新和调度管理方式,发现传统时期文人主导的此类规划往往以水环境的改善整治和防洪为主要的功能出发点,也可将其看作以水系为核心的区域规划。然后将传统时期区域水利规划的策略和思想与当代国内外治水理念作横向对比分析,尝试从中发掘其对未来区域规划的现实意义。
行业资讯
国家部委动态
2021, 39(10): 117-118.
摘要:
海外简讯
2021, 39(10): 119-120.
摘要: